中元普渡 –祖先牌位,塔位,公媽牌位,塔位,靈骨塔,寶塔
1.傳說中的鬼月:
台灣民間,葨曆七月稱為「鬼月」。七月初一為「開鬼門」,也就是打開地藏王所管轄地獄門的日子,直到七月三十才「關鬼門」。
據說,在這三十天之間,幽冥界的「好兄弟」,都爭先恐後的跑出來逍遙陽間,徘徊街上找些好吃好喝的。
所謂「好兄弟」,就是指陰間的餓鬼孤魂而言,因不敢直呼餓鬼孤魂,故才暱稱其為「好兄弟」。鬼門關開放之後,陽間的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供拜「于味碗」──魚、肉、雞、鴨和菜五種祭品。此外還供奉糕、粿、水果等等,所有祭品均要插上一炷香,然後再焚燒經衣、銀紙,給好兄弟做盤纏,這就是七月初一下午的「拜門口」。
尤其七月十五日-中元節,是鬼門大開之日,故俗信這天最好別出門,以免撞鬼,更別到河邊去,免得不慎失足被鬼拉下水。為要祈求平安,大肆殺雞宰鴨,設立香案,招待「好兄弟」飽食一番,這就是台灣所謂的「七月半大拜拜」;真是「四海之內皆兄弟」推及幽冥界定!
七月十五日是佛道兩教一個重要節日。依照道教的說法,七月十五日是「中元節」;道教以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、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、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。上、中、下三元節,分別有天官、地官、水官等三官大帝(三界公)下降,考察人間善惡七月十五日,同時亦為佛教的「盂蘭盆蘭」。佛教徒要舉行「盂蘭盆法會」,供養僧伽,為現生之父母植福,為過去七世父母超度。盂蘭盆法會實為中元節之濫觴,數千年來流轉變遷,形成所謂「中元普渡」的風俗習慣,然而沿襲至今,國人只知其-吃拜拜,其二-燒紙錢,反倒遺忘盂蘭盆會的意義了。
2.目連救母:
盂蘭盆會即起源於著名的民間故事──「目連救母」。根據佛教的「盂蘭盆經」記載,原來釋迦牟尼最初傳揚佛教的時候,首先說服了當時印度兩個最有名的學者,一是摩訶舍利尊者,一是摩訶目犍連尊者(簡稱目連)。目連皈歸佛陀,出家為僧後,遂成為佛家鐊子中最具神通的第一人。他曾運用神通之力放斿天堂,看見了父親的靈魂,父親告以其母正受苦於地獄的惡鬼道中。目連於是不辭千辛萬苦趕往地獄,以缽盛飯予母親解餓充飢,無奈飯入其母之口,立即化成火炭。目連苦思救母之法,遂向其師求援,釋迦牟尼告曰:「你母罪孽重,非你一人之力所能如願,須仗十方眾僧威神之力。你可在七月十五日,為現在危難的七世父母,備百味五果於盆中,供養十方大德,仰大眾之恩光,救倒懸之窘急。」目連遵辦,廣請眾僧舉行盂蘭法會為七世父母行禪定意,其母終得解脫餓鬼之苦。
普渡的由來:
基於言些惡鬼孤魂食物入口即化為火炭,食物無法下咽,須由僧道為其化,食消除燄火,所以世俗都在七月十五延僧結盂蘭盆會,誦經施食,為他們「放燄口」,救渡先亡倒懸之苦,也就是今日俗稱的「普渡」。
普渡的由來猶有一說,相傳唐朝李世民遊地府,因眾鬼卒被囚困於地獄門而無法超生,要求李世民為他們超渡,於是李世民還陽後,即刻命令唐三藏至印度取真經,為無主的孤魂作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羅天大醮,目的在使他六道輪迴,轉世陽間。
所以舉行普渡的用意,不僅是請好兄弟吃大拜拜,希望他們安安份份莫在人間到處騷擾,最主要是藉著普渡祭拜的機會,代向閰王求情,請閰王慈悲為懷,能夠儘量讓他們投胎轉世早日脫離鬼域,回到陽間重新做「人」,故普渡是一椿極富「人情味」的事啊!
私普:
在普渡之中,還分成「公普」和「私普」兩種。顧名思義,前者是大家一起普渡,後者是自家的普渡。私普是同一個村莊在指定的同一天舉行祭典,由於是各自進行自己的普渡,因此並不以寺廟為中心,且費用自行負擔。私普當天,家家戶戶都擺出香案飯菜,招待來自陰間的好兄弟。
公普:
公普,一曰「盂蘭盆會」一曰「中元祭」,各村落都在同一天以同一寺廟為中心舉行祭典。日期就是七月十五日。
舉行公普前夕,要在廟前「豎燈篙」。豎燈篙就是用一支長竹桿,頂端掛著圓形燈籠,上書「慶讚中元」。豎燈篙的目的是方便那些出了鬼門的好兄弟認清方向,引他們前來接受普渡。據說,燈篙豎得愈高,照得愈遠,可以招聚更多的好兄弟。因此,若用二、三丈長的青竹做燈篙,則表示是普通程度的普渡,只能招待較少的鬼魂;若是大型的建醮,就得豎立五、六丈高的燈篙。
豎燈篙是針對陸上的陰客而用,若是邀請水裡的鬼魂,就得「放水燈」。國人相信,落水而斃命者,經年滿身淋漓浸於水牢之中,甚為淒苦。想要離開水牢,就要引誘一個活人落水頂替(俗稱「找替身」,或「叫猴替」)。聖佛慈悲,不忍水牢再添新魂,故讓寺廟僧道舉行放水燈,藉著漂流燈火的招引,超渡水鬼脫離苦海。放水燈是在廟普前一夜舉行。水燈分為「水燈頭」和「水燈排」兩種。水燈頭有圓形的,也有小屋狀的「紙厝」。水燈排是竹筏式的燈架,架上分成數十格,甚至數百格,每格均裝有一盞燈。
小屋狀的水燈頭是釘在具有浮力的香蕉莖或保麗絨皮上,內插蠟燭一根,門邊有時還貼有「水路悠悠迎義魂」、「燈光爍爍接陰客」之類的小門聯。
放水燈之,前先由善男信女們捧著水燈,緊跟在鑼鼓陣之後,看熱鬧的人會自動加入行列,遊行街上一週。這群包括了大鼓吹樂、水燈頭、水燈排、樂團和化裝隊伍會愈來愈長。隊伍浩浩蕩蕩地到達河邊以後,僧道就誦經導引,紿口不語的信徒,則將點燃的水燈,一一放入水中,任其漂流遠去。
放水燈的意義,是要藉著燈光,集聚水裡的鬼魂,讓他們紛紛來到陽間接受普渡。放水燈的第二天,就是寺廟舉行公昔的正日。公普的第一步驟,要設祭壇於廟庭,祭壇之中書寫「盂蘭盆會」或懸掛「三官大帝」像。壇的前方是上下兩層神桌,上置神像、香燭、盛白米的斗燈等私..。
神桌前面放列長桌,供奉牲醴、漢席碗和「看牲」-用麵粉材料,捏造成 的飛禽走獸、魚介水放或歷史人物。祭壇旁邊還供著紙糊的「大士爺」-陰間諸鬼的代表,俗稱「鬼王」。據說,在中元普渡,大士爺主司刀配供品予諸小鬼之職,人們不願大士爺分配不公,而引發好兄弟之間的爭執,故於大士爺頭頂供上觀世音菩薩像,以司監督之責。
位於大士爺左右,各有一座方型紙厝,左側即「翰林所」-供讀書人的孤魂休息;右側則為「同歸所」-供一般孤魂歇憩之用。紙厝內有都擺「經衣山」的紙條;據說此山裡埋藏有鬼魂所需之各式陰間用品。此外,紙厝內尚分男室、女室,可見人們對陰間性別、階級之分野設想週密!
普渡結束,希望鬼王召令眾鬼返回陰間,於是要舉行「火燒大士爺」的儀式。公普時,廟前廣場所搭置的臨時蓆棚,俗稱「孤棚」,參加普渡 的供戶就把「孤飯」和各種祭品置於孤棚台上,供品均插上三角旗一面,寫著「普渡陰光」、「敬奉陰光」等字句。
「搶孤」、「搶旗」於早年的台灣曾風盛一時,如今視之陋習,已不多見。搶孤如在諸好兄弟尚未飽食之前搶食,必然招其不滿,而惹來不平安的一年,故以放煙花為信號。時間一到,煙花一放,成千上萬的人爭先恐後搶奪孤棚裡好兄弟吃過的供品。尤其是置於孤棚上之三面小旗──「頭旗」、「二旗」、「三旗」。
搶孤的習俗,據稱是為了表示勇武,趁孤魂餓鬼進佷之時,搶奪他們的食物、旗幟,其目的是要證明活人比死心人強,諒鬼魂也不敢向活人作崇吧!另一種解釋說爭搶孤棚裡各種供祭物、旗幟,是為了獲得吉祥、幸福。據說,所搶得的旗幟,可高價轉售予航海人,將其插於船上,航行必然一帆風順。昔日搶孤時,人潮擁擠,你推我爭,往往造成無數的傷亡。甲午年,台灣妄撫劉銘傳有鑒於,此乃下令禁止,搶孤、搶旗遂少見於今日。
中元普渡時,往往有「神豬競重」、「羊角競長」比賽,並安排野台戲表演諸類活動來「與鬼同樂」!
在敲鑼打鼓聲、氤氳的香煙和虔誠的祭拜裡,中元普渡的盛典,一直熱鬧的持續到七月三十──「關鬼門」。
農曆七月三十,乃地藏王菩薩誕辰,而自鬼門來到陽間的好兄弟,在飽食盛筵後,也需於此日回轉陰間。於是,家家戶戶上供祭拜,一則向地藏王祝壽,一則歡送各路好兄弟。而各寺廟也在午夜時,刻拆去燈篙。故「關鬼門」之日,又稱「謝燈腳」。
至此,所有鬼月的活動終於落幕告停了。
4.結論:
中元普渡就正面意義而言,可藉此增添生活情趣及街坊的聯誼,充滿人情味;但若過分奢侈,鋪張,甚至迷信,就不足取了俗語說:「亦著神,亦著人」個人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所謂;“天助自助者”即為此意。
1.傳說中的鬼月:
台灣民間,葨曆七月稱為「鬼月」。七月初一為「開鬼門」,也就是打開地藏王所管轄地獄門的日子,直到七月三十才「關鬼門」。
據說,在這三十天之間,幽冥界的「好兄弟」,都爭先恐後的跑出來逍遙陽間,徘徊街上找些好吃好喝的。
所謂「好兄弟」,就是指陰間的餓鬼孤魂而言,因不敢直呼餓鬼孤魂,故才暱稱其為「好兄弟」。鬼門關開放之後,陽間的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供拜「于味碗」──魚、肉、雞、鴨和菜五種祭品。此外還供奉糕、粿、水果等等,所有祭品均要插上一炷香,然後再焚燒經衣、銀紙,給好兄弟做盤纏,這就是七月初一下午的「拜門口」。
尤其七月十五日-中元節,是鬼門大開之日,故俗信這天最好別出門,以免撞鬼,更別到河邊去,免得不慎失足被鬼拉下水。為要祈求平安,大肆殺雞宰鴨,設立香案,招待「好兄弟」飽食一番,這就是台灣所謂的「七月半大拜拜」;真是「四海之內皆兄弟」推及幽冥界定!
七月十五日是佛道兩教一個重要節日。依照道教的說法,七月十五日是「中元節」;道教以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、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、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。上、中、下三元節,分別有天官、地官、水官等三官大帝(三界公)下降,考察人間善惡七月十五日,同時亦為佛教的「盂蘭盆蘭」。佛教徒要舉行「盂蘭盆法會」,供養僧伽,為現生之父母植福,為過去七世父母超度。盂蘭盆法會實為中元節之濫觴,數千年來流轉變遷,形成所謂「中元普渡」的風俗習慣,然而沿襲至今,國人只知其-吃拜拜,其二-燒紙錢,反倒遺忘盂蘭盆會的意義了。
2.目連救母:
盂蘭盆會即起源於著名的民間故事──「目連救母」。根據佛教的「盂蘭盆經」記載,原來釋迦牟尼最初傳揚佛教的時候,首先說服了當時印度兩個最有名的學者,一是摩訶舍利尊者,一是摩訶目犍連尊者(簡稱目連)。目連皈歸佛陀,出家為僧後,遂成為佛家鐊子中最具神通的第一人。他曾運用神通之力放斿天堂,看見了父親的靈魂,父親告以其母正受苦於地獄的惡鬼道中。目連於是不辭千辛萬苦趕往地獄,以缽盛飯予母親解餓充飢,無奈飯入其母之口,立即化成火炭。目連苦思救母之法,遂向其師求援,釋迦牟尼告曰:「你母罪孽重,非你一人之力所能如願,須仗十方眾僧威神之力。你可在七月十五日,為現在危難的七世父母,備百味五果於盆中,供養十方大德,仰大眾之恩光,救倒懸之窘急。」目連遵辦,廣請眾僧舉行盂蘭法會為七世父母行禪定意,其母終得解脫餓鬼之苦。
普渡的由來:
基於言些惡鬼孤魂食物入口即化為火炭,食物無法下咽,須由僧道為其化,食消除燄火,所以世俗都在七月十五延僧結盂蘭盆會,誦經施食,為他們「放燄口」,救渡先亡倒懸之苦,也就是今日俗稱的「普渡」。
普渡的由來猶有一說,相傳唐朝李世民遊地府,因眾鬼卒被囚困於地獄門而無法超生,要求李世民為他們超渡,於是李世民還陽後,即刻命令唐三藏至印度取真經,為無主的孤魂作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羅天大醮,目的在使他六道輪迴,轉世陽間。
所以舉行普渡的用意,不僅是請好兄弟吃大拜拜,希望他們安安份份莫在人間到處騷擾,最主要是藉著普渡祭拜的機會,代向閰王求情,請閰王慈悲為懷,能夠儘量讓他們投胎轉世早日脫離鬼域,回到陽間重新做「人」,故普渡是一椿極富「人情味」的事啊!
私普:
在普渡之中,還分成「公普」和「私普」兩種。顧名思義,前者是大家一起普渡,後者是自家的普渡。私普是同一個村莊在指定的同一天舉行祭典,由於是各自進行自己的普渡,因此並不以寺廟為中心,且費用自行負擔。私普當天,家家戶戶都擺出香案飯菜,招待來自陰間的好兄弟。
公普:
公普,一曰「盂蘭盆會」一曰「中元祭」,各村落都在同一天以同一寺廟為中心舉行祭典。日期就是七月十五日。
舉行公普前夕,要在廟前「豎燈篙」。豎燈篙就是用一支長竹桿,頂端掛著圓形燈籠,上書「慶讚中元」。豎燈篙的目的是方便那些出了鬼門的好兄弟認清方向,引他們前來接受普渡。據說,燈篙豎得愈高,照得愈遠,可以招聚更多的好兄弟。因此,若用二、三丈長的青竹做燈篙,則表示是普通程度的普渡,只能招待較少的鬼魂;若是大型的建醮,就得豎立五、六丈高的燈篙。
豎燈篙是針對陸上的陰客而用,若是邀請水裡的鬼魂,就得「放水燈」。國人相信,落水而斃命者,經年滿身淋漓浸於水牢之中,甚為淒苦。想要離開水牢,就要引誘一個活人落水頂替(俗稱「找替身」,或「叫猴替」)。聖佛慈悲,不忍水牢再添新魂,故讓寺廟僧道舉行放水燈,藉著漂流燈火的招引,超渡水鬼脫離苦海。放水燈是在廟普前一夜舉行。水燈分為「水燈頭」和「水燈排」兩種。水燈頭有圓形的,也有小屋狀的「紙厝」。水燈排是竹筏式的燈架,架上分成數十格,甚至數百格,每格均裝有一盞燈。
小屋狀的水燈頭是釘在具有浮力的香蕉莖或保麗絨皮上,內插蠟燭一根,門邊有時還貼有「水路悠悠迎義魂」、「燈光爍爍接陰客」之類的小門聯。
放水燈之,前先由善男信女們捧著水燈,緊跟在鑼鼓陣之後,看熱鬧的人會自動加入行列,遊行街上一週。這群包括了大鼓吹樂、水燈頭、水燈排、樂團和化裝隊伍會愈來愈長。隊伍浩浩蕩蕩地到達河邊以後,僧道就誦經導引,紿口不語的信徒,則將點燃的水燈,一一放入水中,任其漂流遠去。
放水燈的意義,是要藉著燈光,集聚水裡的鬼魂,讓他們紛紛來到陽間接受普渡。放水燈的第二天,就是寺廟舉行公昔的正日。公普的第一步驟,要設祭壇於廟庭,祭壇之中書寫「盂蘭盆會」或懸掛「三官大帝」像。壇的前方是上下兩層神桌,上置神像、香燭、盛白米的斗燈等私..。
神桌前面放列長桌,供奉牲醴、漢席碗和「看牲」-用麵粉材料,捏造成 的飛禽走獸、魚介水放或歷史人物。祭壇旁邊還供著紙糊的「大士爺」-陰間諸鬼的代表,俗稱「鬼王」。據說,在中元普渡,大士爺主司刀配供品予諸小鬼之職,人們不願大士爺分配不公,而引發好兄弟之間的爭執,故於大士爺頭頂供上觀世音菩薩像,以司監督之責。
位於大士爺左右,各有一座方型紙厝,左側即「翰林所」-供讀書人的孤魂休息;右側則為「同歸所」-供一般孤魂歇憩之用。紙厝內有都擺「經衣山」的紙條;據說此山裡埋藏有鬼魂所需之各式陰間用品。此外,紙厝內尚分男室、女室,可見人們對陰間性別、階級之分野設想週密!
普渡結束,希望鬼王召令眾鬼返回陰間,於是要舉行「火燒大士爺」的儀式。公普時,廟前廣場所搭置的臨時蓆棚,俗稱「孤棚」,參加普渡 的供戶就把「孤飯」和各種祭品置於孤棚台上,供品均插上三角旗一面,寫著「普渡陰光」、「敬奉陰光」等字句。
「搶孤」、「搶旗」於早年的台灣曾風盛一時,如今視之陋習,已不多見。搶孤如在諸好兄弟尚未飽食之前搶食,必然招其不滿,而惹來不平安的一年,故以放煙花為信號。時間一到,煙花一放,成千上萬的人爭先恐後搶奪孤棚裡好兄弟吃過的供品。尤其是置於孤棚上之三面小旗──「頭旗」、「二旗」、「三旗」。
搶孤的習俗,據稱是為了表示勇武,趁孤魂餓鬼進佷之時,搶奪他們的食物、旗幟,其目的是要證明活人比死心人強,諒鬼魂也不敢向活人作崇吧!另一種解釋說爭搶孤棚裡各種供祭物、旗幟,是為了獲得吉祥、幸福。據說,所搶得的旗幟,可高價轉售予航海人,將其插於船上,航行必然一帆風順。昔日搶孤時,人潮擁擠,你推我爭,往往造成無數的傷亡。甲午年,台灣妄撫劉銘傳有鑒於,此乃下令禁止,搶孤、搶旗遂少見於今日。
中元普渡時,往往有「神豬競重」、「羊角競長」比賽,並安排野台戲表演諸類活動來「與鬼同樂」!
在敲鑼打鼓聲、氤氳的香煙和虔誠的祭拜裡,中元普渡的盛典,一直熱鬧的持續到七月三十──「關鬼門」。
農曆七月三十,乃地藏王菩薩誕辰,而自鬼門來到陽間的好兄弟,在飽食盛筵後,也需於此日回轉陰間。於是,家家戶戶上供祭拜,一則向地藏王祝壽,一則歡送各路好兄弟。而各寺廟也在午夜時,刻拆去燈篙。故「關鬼門」之日,又稱「謝燈腳」。
至此,所有鬼月的活動終於落幕告停了。
4.結論:
中元普渡就正面意義而言,可藉此增添生活情趣及街坊的聯誼,充滿人情味;但若過分奢侈,鋪張,甚至迷信,就不足取了俗語說:「亦著神,亦著人」個人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所謂;“天助自助者”即為此意。
我們提供中部合法塔位,納骨塔,靈骨塔,寶塔,神主牌位,個人靈位,祖先牌位,花園公墓,墓園撿骨(撿金),風水墓地鑑定,塔位買賣託售等諮詢服務,本公司秉持專業與誠信,全心協助家屬圓滿先人長眠居所之事宜.
塔位:東海七福金寶塔,寶山寶塔,大度山寶塔,五湖園追思寶塔,寶覺寺,中台福座,東海藝術花園塔位,復活堂,大乘金寶塔,七星山地藏殿寶塔,金陵山,極樂淨土...等等.
墓園:東海花園公墓,台中寶山紀念墓園,大度山花園公墓,七星山紀念墓園,平安園,迦南園,德音園,十字園,榮美園(台中市第一花園公墓).
墓園:東海花園公墓,台中寶山紀念墓園,大度山花園公墓,七星山紀念墓園,平安園,迦南園,德音園,十字園,榮美園(台中市第一花園公墓).
免費諮詢0800887580
蔡經理 0922884444 中華
禮儀師管理辦法
臨終關懷
香火袋
喪禮禁忌
喪假天數
大體捐贈
生前契約注意事項
公塔收費標準
電子輓聯
喪葬費扣除額
器官捐贈
做七意義
點主
殯葬彌撒
樹葬專區
農保喪葬補助
神主牌
藏傳佛教
申報遺產稅
遺產免稅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